新闻中心

【益昇eHR】2022年人力资源管理五大趋势

2022-05-05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1


人力资源数字化走到舞台中央




数字化趋势已经成为明确的共识,数据、算力、算量和算法正在改变管理决策的链条、质量和效率。过去,管理者在有限的理性范围内,先收集信息和情报,然后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做出最佳决策,然后指导员工实施并数字化升级,这带来了两个新的变化。

第一,信息的编码、传递、解码速率显着提高,收集的信息范围越来越广,从线性信息到无形信息,从组织信息到人才信息,从滞后信息到实时信息,这些信息以数据的形式在组织中游弋,收集到的是有价值的大数据。

第二个是深度学习后的智能决策,数据本身没有价值,数据背后的数字孪生和人工智能才是价值。有了数字孪生,我不在你身边,我知道你现在的心理状态、情绪感知、生理状态、能力级别、绩效潜力,也知道你的能力与具体的工作任务相匹配,没有任何能力溢出。

人工智能则从海量的数据中直接寻优最佳路径,告诉员工,在当下的数字场景中,你应该如何开展下一步工作,人才,执行就可以了。薪酬、绩效、人才发展,任务有工作留痕的地方,都会产生数据,有了数据,就可以进行数字化改造和升级。

所有的行业,都会被数字化重构,人力资源管理也不例外。

微信图片_20220505171359.png

2

面对疫情 不必恐慌













20世纪60年代,就有了弹性工作制度,员工可以灵活地、自主地选择工作的具体时间安排,以代替统一、固定的上下班时间制度。欧美有超过40%的大公司采用“弹性工作制”,很多互联网企业也在推行。


2021年12月14日,阿里巴巴开始试行灵活办公制度,允许员工每周最多一天可自由选择办公地点。疫情和数字化彻底释放了弹性工作制的价值,视频会议、云盘、共享文档、在线打卡、智能监控、线上工作平台等工具让远程办公效率逐步提升,而一旦找到了钥匙,习惯远程办公的企业会发现,浪费在路上的通勤时间,原来可以为企业和员工创造如此多的增值价值。

过去“追求工作生活相平衡”和“拼搏奋斗”看似势不两立,但未来,在线化、实时化、数字化,让两者找到了完美的契合点。当企业和个人发现远程办公不会降低工作质量和效率时,都会觉得远程办公“真香”。

微信图片_20220505171404.jpg


3

人力资源管理分层,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


专业化分工变得越来越细,商业社会如是,人力资源行业也一样,“长板理论”适用性会越来越广。人力资源传统职能,选用育考留退,企业过去总喜欢大包大揽,认为招几个高手HR,就可以解决所有人力资源管理问题。最后发现,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,一专多能的通才,干不好相关领域的工作,不如选择多个专业的专才,更能解决实际问题。

人力资源管理也逐渐分层,过去选择育考留退职能条线,然后过渡到需求侧、设计端、操作端三足鼎立的模式,未来,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、设计、操作职能将日益区分度会越来越高。

当然,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,外部机构合作越来越多,数字化手段普及之后,HR的未来,其实挺堪忧的,不可掉以轻心。

微信图片_20220505171407.jpg


4

过去关注人均效能,未来更加关注组织效能



人力资源效能时代口号在大约10前还很热门,但此后热度已经消退。近年来,新的危机再度爆发,企业也开始试图设定一些人均效能指标来控制HR。

但是,人均效能指标是一个管理型指标,会不由自由的让企业走向内卷。你看,人均营收=营业收入÷在岗人数,按照这样的逻辑,作为人力资源部负责人,当营业收入既定时,减少人员编制就可以提升人均效能。不过,人员减少对于企业真的是好事么?

如果我们从经营的逻辑出发,企业要存续,必须要成长。如何成长?人才投入优先于业务投入,先有人,才能开展业务,所以在关键岗位、核心岗位、易流失岗位,要始终人才冗余配置,才能确保满足业务成长所带来的人才需求。

人力资源管理还是要从人均效能视角转向组织效能视角,通过营收、利润、成长性、风险性等结果性指标评价组织结果和产出,通过市场占有率、产品多样性、技术领先性指标评价组织运转,通过人才密度、文化氛围、机制有效性、员工满意度指标评价组织投入,通过投入-过程-产出的综合把控,提高组织效能。

当然,并不是说人均效能没有用,而是要在组织效能的基础上关注人均效能,才有价值。

微信图片_20220505171411.jpg

5

人力资源管理行业标准涌现并逐步形成共识


人力资源管理比市场营销、财务管理、资本运作好混多了,没有真本事,光有嘴皮子,也可以混个百万年薪。追其原因,是因为没有行业标准,众说纷纭。

要解决行业乱象,必须先有行业标准,就像财务要遵循会计法则,律师要谨记法条法规一样,人力资源管理这个领域也需要自己的行业标准。我们需要多劳多得、优劳优得的指导方向,但我们更需要,固定比例和浮动比例,高层就是要5:5,中层就是要6:4,只有这样,才能体现不同层次对企业的价值贡献责任。

从来没学过财务管理的人,不是好会计,从来没背过法条的人,不是一个好律师,这是常识。

但很多想法是这样的“虽然我没学过管理学、组织行为学、人力资源管理概论、薪酬管理、绩效管理、工作分析、人员素质测评、劳动关系、劳动经济学、劳动合同法、人力资源开发、招聘与甄选、素质模型,但是我认为我是一名好HR......”

相信未来一定会有行业标准的,拭目以待。

作为HR,这是最好的时代,因为人才制胜未来,需要人才,就需要人力资源管理,需要人力资源管理,就需要HR。但繁荣之下,也有隐忧,随着行业分工越来越细、数字化越来越普及,无人化成为趋势,没有人了,要HR有啥用呢?


搜索

本站访客:2336